Skip to content
Busy Mum Vibes

初小3日2夜宿營|自理大考驗,孩子成長的第一步

9 8 月, 2025

小朋友升上小學一年級,迎來人生中第一個小學階段的暑假。對我們來說,這不只是放鬆的時刻,更是孩子踏出獨立一步的契機。於是,我們為家姐安排了一個特別的體驗——3日2夜宿營,沒有父母陪伴,獨自與同齡孩子參與營隊活動。

這三日兩夜的時間,看似短暫,卻是孩子真正練習自理與獨立的重要機會。對他們而言,這不是一場輕鬆的旅程,而是一個溫柔而堅定的挑戰。

為什麼要讓孩子參加宿營?

在日常生活中,孩子很多事情都由父母安排好,不用煩惱太多。衣食住行,我們總是希望為他們打點妥當。但終有一天,他們要學會照顧自己,要開始學習如何在沒有父母的陪伴下,獨自面對生活的瑣碎與挑戰

宿營,正是一個溫和而安全的訓練場。透過3日2夜的分離,孩子會學習到許多生活中看似微小,卻極為重要的能力。

自己沖涼洗頭

家姐頭髮又長又厚,我最擔心就是她未能處理她的長髮。但原來挑戰不止於此。

家姐說,她進入浴室時忘了帶毛巾,但她會找朋友幫她帶過來;家姐說,她怕洗頭不乾淨,所以她找朋友幫她檢查;家姐說,沒有風筒可以吹乾頭髮,幸好導師有教她用毛巾包起吸乾水。

對我們來說尋常的過程,對孩子來說,是一次次思考解決方法的過程。

飯菜不合口味?

宿營的飯菜不比家中豐富,更不能依口味選擇,卻要求整桌子的小孩把它們吃光不浪費。

原本很怕家姐會「無啖好食」,只能夠乾吃白飯,結果家姐很高興每天餐都有雞蛋和菜,蒸蛋更是最受歡迎菜式!

小朋友到最後還要幫忙收拾桌碗碟。怎樣收才能最快完成?疊得最高就是最厲害?如何才能最有效運送碗碟到適當位置?有研究指會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比平均值能取得更高的成就,或許就是經常在日常裡不停思考。

未必每一次都能遇上合適的飯菜,是好是壞都賺了一分經歷。

與陌生朋友建立連結

即使有一名朋友一同參加宿營,但要在營中面對一群新朋友,更要同房在公共空間一同生活,家姐一開始很緊張。但她說:「我主動問人哋可唔可以一齊玩,之後就熟咗啦。」

她學會了主動,學會了勇敢。這些互動雖小,卻是建立人際關係的第一步。在沒有父母保護的環境中,孩子開始認識到,自己也可以是溫暖的那一方。

夜裡的孤單,成長的養分

宿營的晚上,是我最放心不下的時刻。平時總是要我陪睡的她,能不能自己入睡?

第一晚在電話裡她沒有說什麼,只如慣常般說了句「I love you daddy mummy!」我還想她都適應良好,甚至大得太快,反而是爸媽不適應。

怎知道回來後她說:「第一晚關燈後,其實我流了些許眼淚。但我抱著帶去的毛公仔,想著媽媽寫給我的小卡片,我就睡著了!」

在軟弱的時候,容許自己哭,因為這是排解情緒的方法,過後就能自我調節。在陌生的環境裡,小孩用自己的方法跨越不安,慢慢建立自己的安全感。

3日2夜的蛻變,比我們想像中更深刻

回到家中,家姐看似與出發前沒有太大改變,但我們知道,她的內心已悄悄多了一份堅毅與勇氣。她明白只要她想做到的事情,她就能做得到。

最重要的,是那份她眼神裡的自信——「我可以做到。」


給父母的話:放手,其實是一種溫柔

身為父母,我們總希望守護孩子,不讓他們受苦。但其實,適時的放手,是讓他們學會飛翔的第一步。

孩子的世界,不該永遠只圍繞著父母。給他們空間去嘗試、去犯錯、去面對困難,正是讓他們學會勇敢與堅強的最好方式。

3日2夜的宿營,不只是孩子的成長旅程,也是我們學會放手的開始。

zh_HKChine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