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日帶弟弟去游泳,我總會先替他穿上游泳用救生衣,再戴好浮具。那是一種媽媽的安心感,確保他能在水面浮起,遠離危險。
這天,我們到朋友家玩耍,幾個孩子興奮得很,於是一起到樓下的會所泳池暢玩一小時。姐姐稍微會游泳,弟弟雖然沒有救生衣,但身邊有三個大人陪伴三個孩子,感覺還算安全。只是我沒有帶泳衣,只能待在池邊協助。看着他們玩耍,心裡其實很放鬆——畢竟身旁有救生員,孩子也就在眼前。
沒想到,意外就是在這種「看似安心」的情況下發生。
當爸爸和朋友媽媽帶着姐姐與另一位小孩往池中央遊玩時,我陪着弟弟在池邊嬉戲。突然,他往前邁了幾步,腳一滑,就從前邊梯級跌入水底。那一瞬間,我的心都涼了——池水完全淹過他的頭頂,他雙手拼命往上伸,雙腳急切地撐動,但怎樣也浮不起來。
我顧不得多想,立刻跳入水中,把他抱起來。幸好過程只是幾秒鐘,他只是喝了幾口水,嚇得哇哇大哭,但並無大礙。
我心裡卻久久不能平復——如果我那時分了神去滑手機,如果我的眼睛沒跟着他……結果會是怎樣?這些「如果」讓我不寒而慄。
從新聞想到的警醒
我曾看過一則新聞:一名小孩在泳池學游泳,教練與學員比例1:5。當教練專心指導某位學員時,另一名孩子就在他背後悄悄溺水。現場有救生員,卻同樣沒有察覺。最後,是一位在池邊等待的外傭姐姐發現異狀,毫不猶豫地跳下水,才救回孩子。
這故事聽來令人心驚,也讓我更加明白一件事:無論有沒有救生員、教練,父母才是孩子最專注的守護者。
孩子游泳安全,不能掉以輕心
在孩子還未學會獨立游泳之前,可靠的浮水用品就是他們的保護傘。別嫌麻煩,因為那也許是在「轉頭的一秒鐘」裡,保住孩子安全的關鍵。
更重要的,是我們父母的陪伴與留心。當孩子在水裡時,哪怕只是幾分鐘,也別把注意力交給手機。因為小孩溺水往往無聲無息,不會像電視裡大喊大叫,而是靜靜地掙扎。
今天的經歷讓我再次體會到:孩子的安全,容不得「僥倖」。
媽媽的小結
那天抱着濕淋淋、哭得滿臉通紅的弟弟,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:幸好我有看着他。
孩子的童年需要自由探索,但自由並不等於放手。作為父母,我們能給予的,是在身旁守護的一雙眼、一雙手。
也許這樣的經歷,會在媽媽心裡留下陰影,但也讓我更懂得珍惜:與孩子在水中玩樂的每一刻,都是親子時光裡最真實、最脆弱也最寶貴的片段。